时间:2024/4/8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白癜风专业品牌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etbdf/
郗姓是以封邑为姓的姓氏,郗姓之源出于苏姓,周武王时的大臣忿生,为王室宗室,因封于苏(今河南省温县西南),故称苏忿生。苏忿生曾任司寇之职,他决狱审案,明察秋毫,史称“忿生决狱,如水如镜”,为有史以来的著名司寇,后世尊为狱神。其子被封为郗,称郗伯。其后人以国为姓,即郗姓,也作絺,为西周己姓国。其地在今河南省沁阳市柏香镇贺村。据《路史国名记三》云:“郗,已姓。《说文》周邑,野王西南。”《左传·隐公十一年》载:“王取邬、刘、为、邗之田于郑,而于苏忿生之田:温、原、絺、樊、隰郕、攒茅、向、盟、州、陉、隕、怀。”鲁隐公十一年,周桓王在郑国取得了邬(今河南偃师市西南)、刘(今河南偃师市南)、为(今河南孟津县东北)、邗(今河南沁阳市邗邰村)四个邑的田地,而给了郑国人原来属于苏忿生的田地——温(今河南温县西南)、原(今河南省济源市街村西)、絺(今河南省沁阳市柏香镇贺村)、樊(一说在河南济源古阳城,怀庆府志云:在修武西南)、隰郕(今河南省武陟县西南北郭乡)、攒茅(今河南修武县北)、向(一说在济源,一说在沁阳,两地皆有向城)、盟(今河南省孟州附近)、州(今河南温县武德镇西张计村)、陉(今河南沁阳附近)、隤(今焦作市东北隤城寨)、怀(今河南省武陟县张村)凡十二邑。关于郗城,史书及地方志多有记载,且大多都指明了较为确切的位置。《路史·国名记五》:“絺,郗也。预云:野王西南有郗城,今在怀州河内。”杨伯峻注:“絺,音痴,今河南省沁阳县西稍南三十里有絺城。”《说文解字段注》云:“郗,周邑也,在河内。”《左传·隐公十一年》王与郑人苏忿生之田,温、原、絺、樊、隰郕、攒茅、向、盟、州、陉、隤、怀。杜曰:絺在野王西南。按郗者本字,絺者,古文假借字也。《前志》河内郡波县。孟康云:有絺城。《后志》亦云:河内波有郗城。段注说明、郗、絺同音,絺为假借字,指的同为一处。《水经注》云:“济水又东南,迳絺城北。……今考《左传》苏忿生之田,絺其一也。《后志》波县有郗城,在今怀庆府西南二十三里。《说文》作絺,亦作郗。《郡国志》河内郡波县有郗城。刘昭补注曰:《左传》曰,王与郑。杜预曰:在野王县西南。胡渭曰:今河内县西南有郗城。《汉书》地理志及《后汉书》郡国志均言,波县有郗城。波县,据府、县志记载,西汉置,晋废,隶属河内郡。其址一说在济源东南(梨林乡裴城村),一说在府城(今沁阳市)南。无论汉时的波县在济源东南,还是在府城南,其与郗城(今河南省沁阳市柏香镇贺村之古城)距离都非常近,仅十余里。《怀庆府志》波县条下云:“按通志、河内县旧志,俱有逯城,谓即絺城。”《河内县志古迹志》载:“付逯城在城西南三十二里,本名絺城。《左传》王与郑絺、晋语襄王赐文公以州、陉、隤之田即此也。”《怀庆府志河内县沿革》云:“左传隐公十一年,王与郑絺。杜预注:在野王县西南。后赐晋文公为晋南阳地。”《怀庆府志沿革考》亦云:“魏王泰《括地志》故絺城在怀州河内县西南二十二里(应为三十二里)。”河内县“今县西南有絺城,又有波县城,是当为河内,入济源者非。”《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及《辞海》载:“絺,春秋周地。在今河南省沁阳县西南。”综述以上史料记载说明:一、古絺城在野王(河内)县西南三十二里;二、絺城于公元前年由周桓王给了郑国,后周襄王又赐于晋文公,为晋之南阳地,汉归波县辖;三、絺为古方国,后改称为付逯城。野王、河内为今河南省沁阳市的旧称。沁阳周为野王邑,汉改为野王县,隶属河内郡。隋开皇十六年,改野王县为河内县,归怀州管辖。明、清为怀庆府河内县,为历代郡、州、路、府治所。年,废府存县,改河内县为沁阳县,年撤县建市,称为沁阳市至今。史料记载的古絺城(付逯城)即在沁阳市境内之西南部。经调查考证,沁阳西南的贺村古城就是古絺城。位于沁阳市区西南三十余里的柏香镇贺村有一古城址,称为贺村古城,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年的《沁阳县志》记载:“贺村古城在县城西南贺村之西北,南北长米,东西宽米。南、北、西三面均有起伏不平的城墙,最高处5米,最宽处23米,在古城内发现有商代陶片据传说此城为南北朝梁武帝肖衍所建。”另据年的沁阳县文物普查登记表记:“贺村古城在沁阳县肖寺乡(肖寺村距贺村二里,当时为乡,现归柏香镇辖)贺村西北,现有断续不接的城墙半圆,有明显的夯土痕。在城内过去有拾到的石斧、石锛、铜箭头、绳纹陶片。”年记录的文物档案资料表载:“古城分为四部分:南古城,西古城,北古城,东古城(实为四面城墙,当地人现仍这样称谓)。南古城宽16米,长米。西古城宽23米,长米。北古城宽21米,长米。东古城宽8米,长82米,面积平方米。”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村人在西城墙上挖建砖瓦窑,加之村民建房等大量起土,使得东、南、西三面城墙被夷为平地,仅留西北部一百多米长的残墙,但西、南、北三面仍可看到明显的夯层。据地貌勘察,城区面积约十万平方米,整个城区处在一较高的台地上,城区内未遭大的破坏,地下遗物保存较好。村民过去在城墙周围经常拣到东周时的铜箭头及商周陶片。该村杨传玉于年在城内耕地时曾发现一条完整的地下排水管道,该管道每节长厘米,边长约26厘米,壁厚3.5厘米。断面基本上呈等边三角形,内外角处为漫圆形,接口为子母榫扣。管道表面为绳纹,当为春秋遗物。我们在城内还发现有部分石刀、网纹陶片、甑底及大量绳纹陶片。同时在北城墙拣到两件陶范,可能为车马饰之范。应为西周至汉的遗物。贺村古城即古絺城。其一,贺村古城的地望与《路史》、《说文》、《汉书》、府县志等史书、地方志所载以及孟康、段玉裁、杨伯峻注疏完全一致。其二,贺村古城东北现存有一西北至东南流淌的古河道,距离该城约十多米,称为猪龙河。《河内县志水利志》载:济河“二源水至程村合流,名猪龙河,乃济水之干河也。”《河内县志·济河图》中云:济水“分支东南流为猪龙河”。《沁阳市志》载“济水至柏香村分为二支,一支东南流为猪龙河,是济水主流。”猪龙河为济水的一支。《水经注》所载“济水又东南,迳絺城北”中的絺城,指的应为贺村古城。其三,贺村古城的城墙上部为汉代时修筑城周出土的铜矢镞、城内出土的陶管道都说明该城为战国及前遗物,说明并非南朝梁武帝肖衍所建。进而说明该城年代的久远,应为西周时所建,东周时仍为重要的城邑。其四,野王(河内)城西南三十里左右,唯有此城。往西约40里即为济源的古轵城,往南七八里即为孟州地界,北为柏香镇,无论史料记载或地面考察其周围除有记载中的波县城外均未发现其它古城记载和遗存。从以上史料可证,贺村古城为周初的絺城无疑,至战国之后,絺城才渐趋衰落,郗氏后裔逐步外迁,絺城亦逐步废圯。本文作者李建兴为沁阳市文物局原局长资料书提供李秋娥图文编辑郗宗刚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qinyangzx.com/qysly/12465.html
------分隔线----------------------------